紀念宜昌籍“兩彈一星”元勛朱光亞誕辰100周年

A-   A+
發(fā)表時間:2024年12月26日    來源:湖北文明網(wǎng)

從上到下:朱光亞。朱光亞(左一)年幼時與家人的合影。幼年時期的朱光亞。朱光亞的西南聯(lián)大物理學系畢業(yè)證明書。青年時期的朱光亞。朱光亞為宜昌市第一中學建校90周年題詞。宜昌市科技館。

朱光亞(右)與錢學森

2024年12月25日,是“兩彈一星”元勛朱光亞誕辰100周年的日子。這一天,朱光亞長子朱明遠再次到武漢,為家鄉(xiāng)人民講述父輩以身許國的燃情歲月。

朱光亞1924年12月25日出生于宜昌。在這個特別的日子,我們也一起來重溫這段歷史,找尋朱光亞與宜昌的不解之緣。

出生于宜昌的“兩彈一星”元勛

“……我們已經(jīng)站起來了,回去吧趕快回去吧!祖國在迫切地等待我們!”這段鏗鏘有力的文字,出自著名的《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》,牽頭組織起草這封公開信的,正是當時25歲的朱光亞。

今天,當我們談起朱光亞,這個名字已是萬眾敬仰:中國核科學事業(yè)的主要開拓者之一,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院士,“兩彈一星”元勛。

然而,當我們翻閱中國數(shù)十年的國防科技發(fā)展史,特別是早些年,朱光亞除了名字以外,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,人們對他知之甚少。即使是在“兩彈一星”元勛中,他也是最晚解密的。

外國人最早注意到他是20世紀70年代。當時,在中國新聞媒體上,錢學森、朱光亞的名字總是連在一起,美國《紐約時報》因此發(fā)表了一篇文章,題目是《錢學森之后的那個人》。那個人是誰?美國人在猜……

當“朱光亞”這個閃光的名字逐漸走進大眾視野的時候,2004年,從事宜昌地方志工作的朱復勝,輾轉(zhuǎn)與北京朱光亞同志辦公室取得聯(lián)系,并得到了朱老本人的確認:朱光亞于1924年12月25日出生于宜昌城區(qū)平和里。朱光亞和宜昌的一段淵源也由此被挖掘出來。

朱光亞,家里排行第三。1927年,因父親工作調(diào)動,朱光亞隨全家遷至漢口,住在漢口南京路崇正里。朱光亞的父親朱懋功畢業(yè)于法語學校,后在外資企業(yè)工作。受父親影響,朱光亞在少年時就接受了西式教育。由于勤奮好學、聰慧踏實,他的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。

1938年10月,武漢淪陷前夕,朱光亞與父母、兩個哥哥一起向大后方撤遷,再次回到宜昌。短暫停留之后,他們又從宜昌乘船到了重慶。

從西南聯(lián)大出發(fā),朱光亞登上了世界舞臺,隨后又毅然重返祖國。他的一生,譜寫了一篇篇波瀾壯闊的華章。然而,他對自己的出生地宜昌一直惦記在心,不曾忘懷。

“平和里巷子的外面都是紅磚和青磚的房子,很氣派。里面就是二到三層的住宅。當時朱光亞一家就住在這里?!睋?jù)宜昌市農(nóng)業(yè)農(nóng)村局退休人員胡盛新介紹,當時自己住的房子前面是二馬路,后面就是平和里。大約20世紀90年代末,平和里的這些住宅被拆了,成為單位宿舍。

“雖然只是短暫的3年時間,父親對宜昌很有感情,我也希望能找尋到父親與宜昌的一些故事?!敝烀鬟h說。

為宜昌市科技館題詞

在宜昌市檔案館館藏中,有一張接待函顯得異常珍貴。1996年11月30日,時任全國政協(xié)副主席的朱光亞來到宜昌,視察三峽工地?!半m然只有一天的停留,宜昌之行卻給朱老留下了深刻印象?!必撠熃哟ぷ鞯臅r任宜昌市政協(xié)主席李泉曾這樣向身邊人談起。

也是在同一年,宜昌市科協(xié)干部曾勇和徐煒專程趕往北京,在中國科協(xié)辦公廳向朱光亞匯報宜昌市的科技工作。

“當時朱老72歲了,工作特別忙,但是聽說我們來自宜昌,代表家鄉(xiāng)人民看望他,欣然答應見面?!睍r隔28年,與朱光亞見面的一些細節(jié)仍讓徐煒記憶猶新,“其實我們當時有一個重要目的,就是想讓朱老為宜昌市科技館題詞。”

作為當時全市重點項目之一,宜昌市科技館于1983年12月動工,1988年10月竣工交付使用,可容納千人開展學術(shù)活動,是全市科技活動的中心。

深知朱老很低調(diào),徐煒內(nèi)心很忐忑?!爱斘覀兲岬揭瞬锌萍拣^作為宜昌第一個大型綜合性科技科普基地,希望讓科學家來題詞,對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有一個指引的時候,朱老爽快地答應了?!卑胄r的接待時間里,朱光亞也講起了回到宜昌后看到的變化。和藹可親的朱光亞,給徐煒和曾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一個多月后,市科協(xié)收到了朱光亞寄來的毛筆題字?!坝幸环N高考生收到錄取通知書的感覺?!毙鞜樆貞洠敃r全單位爭相傳看,大家都非常興奮。很快宜昌市科協(xié)就用朱光亞的題字做好了鋼架,加上名字和印章,懸掛在宜昌市科技館的大樓上方。

與宜昌的不解之緣

寒冬季節(jié),站在三峽大壩觀景平臺,俯瞰長江浩蕩東流,震撼與感動難以言表。高峽平湖與往來如梭的船舶,構(gòu)成一幅美麗的畫卷。

1994年12月14日,三峽工程在宜昌正式開工。隨著三峽工程的建設(shè),一批批專家、學者前來宜昌考察。

“從1983年到2006年,我作為宜昌市科協(xié)干部,23年間接待了朱光亞等多位中國科協(xié)領(lǐng)導專家到宜昌考察?!痹谠碌挠∠笾校旃鈦唽θ龒{工程建設(shè)也給予了極大的關(guān)注,傾注了大量心血。

實際上,朱光亞和宜昌的交集遠不止于此。

1999年,時任全國科協(xié)主席的朱光亞再次回到宜昌,住在桃花嶺飯店,還特意回到平和里看望?!爱敃r朱老說還記得家門口的那條路,由于離家時太小了,其他印象都模糊了。”曾勇回憶,當時是朱光亞的鄰居、原宜昌市教育局干部趙傳厚帶領(lǐng)前往。

1999年8月16日,在宜昌市第一中學即將建校90周年時,時任全國政協(xié)副主席的朱光亞題詞“加強素質(zhì)教育,培養(yǎng)優(yōu)秀人才”。

2009年8月19日,三峽日報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策劃推出的專欄“我寫‘宜昌之最’”刊發(fā)了文章《朱光亞——宜昌籍“兩彈一星”元勛》。

2011年2月26日,朱光亞因病在北京逝世,享年87歲。2月28日,三峽日報刊發(fā)《朱光亞的“宜昌情結(jié)”》悼念朱光亞。

“人生為一大事來,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,但卻是新中國血脈中,激烈奔涌的最雄壯力量……”2012年2月3日,中央電視臺“感動中國”201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的頒獎辭讓無數(shù)人動容。

用朱光亞自己的話來說,就是“我這一輩子主要做的就這一件事——搞中國的核武器”。

惟愿一生成一事。朱光亞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,將伴隨著天空中那顆“朱光亞星”,永遠閃耀。

如今,隨著二馬路片區(qū)城市更新項目啟動,朱光亞出生地平和里納入了改造范圍。平整路面、空調(diào)及管線規(guī)整、拆除陳舊破損圍墻、整修房屋外立面、美化綠化亮化……平和里乃至整個宜昌,正在由內(nèi)而外發(fā)生著脫胎換骨的變化。(三峽日報 記者 劉慧艷)

責任編輯:王炯

紀念宜昌籍“兩彈一星”元勛朱光亞誕辰100周年

發(fā)表時間:2024-12-26 來源:湖北文明網(wǎng)

從上到下:朱光亞。朱光亞(左一)年幼時與家人的合影。幼年時期的朱光亞。朱光亞的西南聯(lián)大物理學系畢業(yè)證明書。青年時期的朱光亞。朱光亞為宜昌市第一中學建校90周年題詞。宜昌市科技館。

朱光亞(右)與錢學森

2024年12月25日,是“兩彈一星”元勛朱光亞誕辰100周年的日子。這一天,朱光亞長子朱明遠再次到武漢,為家鄉(xiāng)人民講述父輩以身許國的燃情歲月。

朱光亞1924年12月25日出生于宜昌。在這個特別的日子,我們也一起來重溫這段歷史,找尋朱光亞與宜昌的不解之緣。

出生于宜昌的“兩彈一星”元勛

“……我們已經(jīng)站起來了,回去吧趕快回去吧!祖國在迫切地等待我們!”這段鏗鏘有力的文字,出自著名的《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》,牽頭組織起草這封公開信的,正是當時25歲的朱光亞。

今天,當我們談起朱光亞,這個名字已是萬眾敬仰:中國核科學事業(yè)的主要開拓者之一,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院士,“兩彈一星”元勛。

然而,當我們翻閱中國數(shù)十年的國防科技發(fā)展史,特別是早些年,朱光亞除了名字以外,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,人們對他知之甚少。即使是在“兩彈一星”元勛中,他也是最晚解密的。

外國人最早注意到他是20世紀70年代。當時,在中國新聞媒體上,錢學森、朱光亞的名字總是連在一起,美國《紐約時報》因此發(fā)表了一篇文章,題目是《錢學森之后的那個人》。那個人是誰?美國人在猜……

當“朱光亞”這個閃光的名字逐漸走進大眾視野的時候,2004年,從事宜昌地方志工作的朱復勝,輾轉(zhuǎn)與北京朱光亞同志辦公室取得聯(lián)系,并得到了朱老本人的確認:朱光亞于1924年12月25日出生于宜昌城區(qū)平和里。朱光亞和宜昌的一段淵源也由此被挖掘出來。

朱光亞,家里排行第三。1927年,因父親工作調(diào)動,朱光亞隨全家遷至漢口,住在漢口南京路崇正里。朱光亞的父親朱懋功畢業(yè)于法語學校,后在外資企業(yè)工作。受父親影響,朱光亞在少年時就接受了西式教育。由于勤奮好學、聰慧踏實,他的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。

1938年10月,武漢淪陷前夕,朱光亞與父母、兩個哥哥一起向大后方撤遷,再次回到宜昌。短暫停留之后,他們又從宜昌乘船到了重慶。

從西南聯(lián)大出發(fā),朱光亞登上了世界舞臺,隨后又毅然重返祖國。他的一生,譜寫了一篇篇波瀾壯闊的華章。然而,他對自己的出生地宜昌一直惦記在心,不曾忘懷。

“平和里巷子的外面都是紅磚和青磚的房子,很氣派。里面就是二到三層的住宅。當時朱光亞一家就住在這里?!睋?jù)宜昌市農(nóng)業(yè)農(nóng)村局退休人員胡盛新介紹,當時自己住的房子前面是二馬路,后面就是平和里。大約20世紀90年代末,平和里的這些住宅被拆了,成為單位宿舍。

“雖然只是短暫的3年時間,父親對宜昌很有感情,我也希望能找尋到父親與宜昌的一些故事?!敝烀鬟h說。

為宜昌市科技館題詞

在宜昌市檔案館館藏中,有一張接待函顯得異常珍貴。1996年11月30日,時任全國政協(xié)副主席的朱光亞來到宜昌,視察三峽工地?!半m然只有一天的停留,宜昌之行卻給朱老留下了深刻印象。”負責接待工作的時任宜昌市政協(xié)主席李泉曾這樣向身邊人談起。

也是在同一年,宜昌市科協(xié)干部曾勇和徐煒專程趕往北京,在中國科協(xié)辦公廳向朱光亞匯報宜昌市的科技工作。

“當時朱老72歲了,工作特別忙,但是聽說我們來自宜昌,代表家鄉(xiāng)人民看望他,欣然答應見面?!睍r隔28年,與朱光亞見面的一些細節(jié)仍讓徐煒記憶猶新,“其實我們當時有一個重要目的,就是想讓朱老為宜昌市科技館題詞?!?/p>

作為當時全市重點項目之一,宜昌市科技館于1983年12月動工,1988年10月竣工交付使用,可容納千人開展學術(shù)活動,是全市科技活動的中心。

深知朱老很低調(diào),徐煒內(nèi)心很忐忑?!爱斘覀兲岬揭瞬锌萍拣^作為宜昌第一個大型綜合性科技科普基地,希望讓科學家來題詞,對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有一個指引的時候,朱老爽快地答應了。”半小時的接待時間里,朱光亞也講起了回到宜昌后看到的變化。和藹可親的朱光亞,給徐煒和曾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一個多月后,市科協(xié)收到了朱光亞寄來的毛筆題字?!坝幸环N高考生收到錄取通知書的感覺?!毙鞜樆貞?,當時全單位爭相傳看,大家都非常興奮。很快宜昌市科協(xié)就用朱光亞的題字做好了鋼架,加上名字和印章,懸掛在宜昌市科技館的大樓上方。

與宜昌的不解之緣

寒冬季節(jié),站在三峽大壩觀景平臺,俯瞰長江浩蕩東流,震撼與感動難以言表。高峽平湖與往來如梭的船舶,構(gòu)成一幅美麗的畫卷。

1994年12月14日,三峽工程在宜昌正式開工。隨著三峽工程的建設(shè),一批批專家、學者前來宜昌考察。

“從1983年到2006年,我作為宜昌市科協(xié)干部,23年間接待了朱光亞等多位中國科協(xié)領(lǐng)導專家到宜昌考察?!痹谠碌挠∠笾?,朱光亞對三峽工程建設(shè)也給予了極大的關(guān)注,傾注了大量心血。

實際上,朱光亞和宜昌的交集遠不止于此。

1999年,時任全國科協(xié)主席的朱光亞再次回到宜昌,住在桃花嶺飯店,還特意回到平和里看望?!爱敃r朱老說還記得家門口的那條路,由于離家時太小了,其他印象都模糊了?!痹禄貞洠敃r是朱光亞的鄰居、原宜昌市教育局干部趙傳厚帶領(lǐng)前往。

1999年8月16日,在宜昌市第一中學即將建校90周年時,時任全國政協(xié)副主席的朱光亞題詞“加強素質(zhì)教育,培養(yǎng)優(yōu)秀人才”。

2009年8月19日,三峽日報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策劃推出的專欄“我寫‘宜昌之最’”刊發(fā)了文章《朱光亞——宜昌籍“兩彈一星”元勛》。

2011年2月26日,朱光亞因病在北京逝世,享年87歲。2月28日,三峽日報刊發(fā)《朱光亞的“宜昌情結(jié)”》悼念朱光亞。

“人生為一大事來,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,但卻是新中國血脈中,激烈奔涌的最雄壯力量……”2012年2月3日,中央電視臺“感動中國”201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的頒獎辭讓無數(shù)人動容。

用朱光亞自己的話來說,就是“我這一輩子主要做的就這一件事——搞中國的核武器”。

惟愿一生成一事。朱光亞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,將伴隨著天空中那顆“朱光亞星”,永遠閃耀。

如今,隨著二馬路片區(qū)城市更新項目啟動,朱光亞出生地平和里納入了改造范圍。平整路面、空調(diào)及管線規(guī)整、拆除陳舊破損圍墻、整修房屋外立面、美化綠化亮化……平和里乃至整個宜昌,正在由內(nèi)而外發(fā)生著脫胎換骨的變化。(三峽日報 記者 劉慧艷)

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(shè)辦公室主辦

技術(shù)支持:荊楚網(wǎng)

投稿郵箱: hbwmwxxbs@vip.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