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果誰死了,活著的人一定要照顧兄弟的父母。”
1968年臘月,李永武和同鄉(xiāng)馬金雙有了這個約定,過完春節(jié)二人即將奔赴援越抗美前線。1973年,馬金雙不幸犧牲。李永武以行踐諾30余年,直到2012年馬家父母相繼去世。
一道上學(xué) 一起扛槍
7月21日,陽光明媚,長陽巖松坪村李永武家門前曬著的一地柑橘小果,散發(fā)出幽幽清香。
“他家就在那座山頭上,海拔1700多米,我小時候常去玩。”
73歲的李永武站在家門口,抬起布滿皺紋的右手,指向前方一座大山??谥械摹八?,便是50年前犧牲的戰(zhàn)友馬金雙。
55年前,1968年的臘月寒氣襲人。過完這個春節(jié),已報名參軍的李永武將赴援越抗美前線,和他一同前去的還有老同學(xué)馬金雙。
李、馬二人同住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漁峽口鎮(zhèn)巖松坪村,既是同鄉(xiāng),也是發(fā)小。“忠厚踏實(shí),積極上進(jìn)”是老年李永武對少年馬金雙的評價。
在新兵連,兩人是新環(huán)境中彼此唯一的熟人?!爸挥型盹埡笥惺畞矸昼姇r間,我們常常這時去看望對方?!焙眯值軒淼氖煜じ?,緩解了初到部隊(duì)時的陌生和緊張。
臨上前線,兩個17歲的少年在新兵連約定:“如果誰死了,活著的人一定要照顧兄弟的父母?!?/p>
經(jīng)過八個月前線戰(zhàn)斗, 兩人平安凱旋。本以為可以和好兄弟一同載譽(yù)還鄉(xiāng),1973年春末傳來的噩耗,打破了李永武心中的美好愿望。
1973年5月4日,馬金雙和戰(zhàn)友在執(zhí)行任務(wù)時意外落水。為救戰(zhàn)友,馬金雙不幸溺水身亡。
“對我來說,這跟親兄弟走了沒兩樣。”李永武有些哽咽。
因舍身救人事跡,馬金雙被評為烈士。追悼會上,連長希望李永武作為烈士的同學(xué)、戰(zhàn)友上臺發(fā)言。
“我沒得談的,講不出來?!被貞浧甬?dāng)時,李永武坐在堂屋里看著地板一邊搖頭,一邊擺手。
50年過去,他仿佛還是那個少年,還在拒絕那份傷痛。
三舅送親 三哥戴孝
“爹、媽,兒子回來了!”
這是1973年烈士榮譽(yù)獎?wù)滤偷今R家后,李永武來到馬金雙父母面前說的第一句話。馬金雙在家排行老三,此后,李永武開始承擔(dān)起馬金雙作為兒子的責(zé)任。
外甥女出嫁,他作為三舅,戴上紅花迎客送賓。二老離世,他作為兒子,披上白麻叩謝親友。最難的,還是30多年如一日對馬家雙親的悉心照顧。
“這些年我在鎮(zhèn)上工作,老三在村里,老人有點(diǎn)什么事,我們招呼一聲他馬上就去幫忙,我作為大哥心里踏實(shí)不少?!瘪R家大哥馬金文對記者說,這些年家里人都喚李永武為“三弟”“三哥”“三舅”。
“爹的生日是5月17日,娘的生日是11月11日。”李永武至今清晰記得馬家二老生日。
2012年馬金雙父親離世后,李永武在女兒陪伴下來到陜西省紫陽縣東山烈士陵園,馬金雙長眠的地方。
臨行前,他特地帶上了一瓶清江水釀的家鄉(xiāng)酒。17歲參軍后再未回到過清江河畔,李永武覺得“金雙一定很想家”。
“你可以安息了,二老安享晚年,都已入土為安,咱倆戰(zhàn)場前的約定,我做到了?!本椭亦l(xiāng)的酒,李永武在碑前與他聊了很久。
“這個約定其實(shí)只有你們二人知道,是嗎?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問道。
“說到就要做到。”李永武說。(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萌葉 通訊員 譚兵 陶成 楊世凱)
【短評】
赤子之心,積善之家
在李永武家堂屋中,聽完半個世紀(jì)前兩個17歲少年的生死約定,終于明白這是一個現(xiàn)代版“托六尺之孤,寄百里之命”的故事。
“三弟”“三舅”的一聲聲呼喚,是馬家對李永武深深的信任和親情。
信有余,情自生。李永武用這種方式,填補(bǔ)馬家喪子之痛,讓“金雙”英魂重歸故里。
在李永武的手機(jī)里,記者看到了馬金雙參軍入伍時的登記照。黑白照片上,馬金雙還是離家時的模樣,身形清瘦,眉目清秀。“手機(jī)換過幾個,重要的照片我一定會保存下來。”李永武說?,F(xiàn)在他手中這部嶄新的手機(jī),是剛到武漢參加工作不久的孫子買的。
“不光是我爸爸在付出,這些年馬家對我們也很好,這是相互的?!苯邮苡浾卟稍L時,李永武小女兒李玲琳急切地補(bǔ)充,“我上大學(xué)都是(馬家)小姨開車送去的!”
半個世紀(jì)過去,兩個參軍少年的赤子之心,依然滾燙。(魏萌葉)
發(fā)表時間:2023-08-02 來源:湖北文明網(wǎng)
“如果誰死了,活著的人一定要照顧兄弟的父母?!?/span>
1968年臘月,李永武和同鄉(xiāng)馬金雙有了這個約定,過完春節(jié)二人即將奔赴援越抗美前線。1973年,馬金雙不幸犧牲。李永武以行踐諾30余年,直到2012年馬家父母相繼去世。
一道上學(xué) 一起扛槍
7月21日,陽光明媚,長陽巖松坪村李永武家門前曬著的一地柑橘小果,散發(fā)出幽幽清香。
“他家就在那座山頭上,海拔1700多米,我小時候常去玩。”
73歲的李永武站在家門口,抬起布滿皺紋的右手,指向前方一座大山??谥械摹八?,便是50年前犧牲的戰(zhàn)友馬金雙。
55年前,1968年的臘月寒氣襲人。過完這個春節(jié),已報名參軍的李永武將赴援越抗美前線,和他一同前去的還有老同學(xué)馬金雙。
李、馬二人同住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漁峽口鎮(zhèn)巖松坪村,既是同鄉(xiāng),也是發(fā)小?!爸液裉?shí),積極上進(jìn)”是老年李永武對少年馬金雙的評價。
在新兵連,兩人是新環(huán)境中彼此唯一的熟人?!爸挥型盹埡笥惺畞矸昼姇r間,我們常常這時去看望對方?!焙眯值軒淼氖煜じ校徑饬顺醯讲筷?duì)時的陌生和緊張。
臨上前線,兩個17歲的少年在新兵連約定:“如果誰死了,活著的人一定要照顧兄弟的父母?!?/p>
經(jīng)過八個月前線戰(zhàn)斗, 兩人平安凱旋。本以為可以和好兄弟一同載譽(yù)還鄉(xiāng),1973年春末傳來的噩耗,打破了李永武心中的美好愿望。
1973年5月4日,馬金雙和戰(zhàn)友在執(zhí)行任務(wù)時意外落水。為救戰(zhàn)友,馬金雙不幸溺水身亡。
“對我來說,這跟親兄弟走了沒兩樣?!崩钣牢溆行┻煅?。
因舍身救人事跡,馬金雙被評為烈士。追悼會上,連長希望李永武作為烈士的同學(xué)、戰(zhàn)友上臺發(fā)言。
“我沒得談的,講不出來?!被貞浧甬?dāng)時,李永武坐在堂屋里看著地板一邊搖頭,一邊擺手。
50年過去,他仿佛還是那個少年,還在拒絕那份傷痛。
三舅送親 三哥戴孝
“爹、媽,兒子回來了!”
這是1973年烈士榮譽(yù)獎?wù)滤偷今R家后,李永武來到馬金雙父母面前說的第一句話。馬金雙在家排行老三,此后,李永武開始承擔(dān)起馬金雙作為兒子的責(zé)任。
外甥女出嫁,他作為三舅,戴上紅花迎客送賓。二老離世,他作為兒子,披上白麻叩謝親友。最難的,還是30多年如一日對馬家雙親的悉心照顧。
“這些年我在鎮(zhèn)上工作,老三在村里,老人有點(diǎn)什么事,我們招呼一聲他馬上就去幫忙,我作為大哥心里踏實(shí)不少?!瘪R家大哥馬金文對記者說,這些年家里人都喚李永武為“三弟”“三哥”“三舅”。
“爹的生日是5月17日,娘的生日是11月11日。”李永武至今清晰記得馬家二老生日。
2012年馬金雙父親離世后,李永武在女兒陪伴下來到陜西省紫陽縣東山烈士陵園,馬金雙長眠的地方。
臨行前,他特地帶上了一瓶清江水釀的家鄉(xiāng)酒。17歲參軍后再未回到過清江河畔,李永武覺得“金雙一定很想家”。
“你可以安息了,二老安享晚年,都已入土為安,咱倆戰(zhàn)場前的約定,我做到了。”就著家鄉(xiāng)的酒,李永武在碑前與他聊了很久。
“這個約定其實(shí)只有你們二人知道,是嗎?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問道。
“說到就要做到?!崩钣牢湔f。(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萌葉 通訊員 譚兵 陶成 楊世凱)
【短評】
赤子之心,積善之家
在李永武家堂屋中,聽完半個世紀(jì)前兩個17歲少年的生死約定,終于明白這是一個現(xiàn)代版“托六尺之孤,寄百里之命”的故事。
“三弟”“三舅”的一聲聲呼喚,是馬家對李永武深深的信任和親情。
信有余,情自生。李永武用這種方式,填補(bǔ)馬家喪子之痛,讓“金雙”英魂重歸故里。
在李永武的手機(jī)里,記者看到了馬金雙參軍入伍時的登記照。黑白照片上,馬金雙還是離家時的模樣,身形清瘦,眉目清秀。“手機(jī)換過幾個,重要的照片我一定會保存下來?!崩钣牢湔f?,F(xiàn)在他手中這部嶄新的手機(jī),是剛到武漢參加工作不久的孫子買的。
“不光是我爸爸在付出,這些年馬家對我們也很好,這是相互的?!苯邮苡浾卟稍L時,李永武小女兒李玲琳急切地補(bǔ)充,“我上大學(xué)都是(馬家)小姨開車送去的!”
半個世紀(jì)過去,兩個參軍少年的赤子之心,依然滾燙。(魏萌葉)
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(shè)辦公室主辦
技術(shù)支持:荊楚網(wǎng)
投稿郵箱: hbwmwxxbs@vip.163.com